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独家
李百炼院士受邀参加“2021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生态)专家论坛” 并做首场主题报告
| |

2021年8月6日,“2021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生态)专家论坛”视频直播(一期)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和深圳市水务学会共同主办,由深圳市水务学会水土生态专业委员会承办,支持单位有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林草生态修复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生态学会、深圳市生态学会、深圳市风景园林协会等。来自全国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及论坛主办单位、支持单位、承办单位的成员16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届论坛由深圳市水务学会理事长李长兴主持,世界生态高峰理事会(Eco Summit)主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教授、美国人类生态研究院院士李百炼,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余新晓,浙江大学教授、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徐礼根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并围绕着城市防洪、生态修复等方面与参会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会上,李百炼院士以“从流域和生态空间尺度探讨‘城市看海’和‘城市防洪’”为报告主题,介绍了复杂生态系统、师法自然的生态修复和韧性设计等理论和方法以及从不同生态空间尺度,整个地区和流域来看待城市内涝和防洪问题。


他指出,“城市看海”是在区域或流域尺度上产生的问题,也只能在区域或流域的尺度上来解决。“海绵城市”可以在城市内小区域尺度上解决地表径流、小区域尺度的雨水资源以及减少面源污染等问题。但它不能,也不应该用于解决“城市看海”问题。从城市尺度,我们关心城市内涝问题,关注“山水林田湖草城”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系问题;从流域尺度,我们应关心“城市防洪”问题,关注流域水系、水面积及其对突发超强降雨的应对能力问题。


城市化发展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物质组成与结构,原有湿地、林地、草地等被住宅、公路、街区等替代,城市降水径流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排水系统相对滞后;二是部分城区就建在“雨洪通道”上(低洼处),防洪高堤又阻止了雨水外排的可能。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降雨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持续增加,城市洪涝灾害将越来越普遍。


城市尺度上的“城市看海”跟城市的空间格局也关系很大。城市的建设者偏爱把大片土地平整后建城市。但由于水表张力,平坦的城区,在暴雨时雨水无法快速向四周扩散而在城内聚集,城市“看海”自然就不可避免了。为此,城市建设者期望排水系统能够解决“城市看海”的问题。但是排水井口总是在低洼处,暴雨一来,最容易堵塞的也是这些排水井口。


海绵城市建设可解决城市防洪防旱防内涝巳是当下国内的共识,但它应该是建立在宏观尺度、流域层面的“低影响开发”。我们必须从区域、流域的尺度上重新考虑我们的“治水”理念,重整山河、回归乡土、回归自然、回归大禹治水的“疏”和“蓄”。


李院士以美国迈阿密地区的水系系统为例,介绍了作为雨洪调蓄城市,城市建设保留20%以上水面面积的重要性; 又以康州斯坦福市弥尔河的生态修复为例,介绍了通过重塑河道和引入数百种原生植物,一方面复苏水陆栖息地的活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城市洪水的风险,成功地实现了区域的整体复兴。对多年来他的团队在流域和城镇尺度上规划了海南文昌凌村河百年一遇的防洪防涝防旱的应对措施和十堰市五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也一一作了介绍。最后以武汉府河治理为例,介绍了应对已建成城市,预留生态空间有限的治理思路——“绿楔”概念,从城市外围由宽逐渐变窄像楔子一样楔入城市的大型绿地,可以比较集中地将城郊生态信息导入城市,并联系内、外、主、次骨架,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解决城市内涝保障行洪安全作用显著。“绿楔”是一种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它提供自然景观要素与人造环境之间的一种均衡,也是对高密度开发设计的一种变化和对比。


余新晓教授、徐礼根教授分别以“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草在高陡边坡植被重建和水土保持中的不可或缺性”为报告主题,从生态建设的时代背景,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和新认识,生态系统修复的准则及应用,陡坡快速绿化的方法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世界著名生态学家李百炼,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生态学资深终身正教授;2015获普利高津金奖 (Prigogine Gold Medal,该奖有生态诺贝尔奖之称,每年只表彰一位对世界生态学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生态复杂性”新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奠基人;美国人类生态研究院院士 (IHE Fellow),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德稻生态学大师,世界生态高峰理事会主席,中国环保网首席国际生态科学家;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农业部-中国科技部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共同主任;《Ecological Complexity》(Elsevier)创刊主编,《Journal of Arid Land》(Springer Nature)杂志联合创刊主编;在包括Nature、Science、PNAS 等权威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60余篇,Google Scholar截至2017年9月的H指数=47。


视频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k4sTngECj3lpPTwJ5UJkkQ

               https://live.polyv.cn/watch/1848984?vid=0d82798341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